农商行员工哭诉:不拉贷款就降薪!供应链公司6%利率抢生意股票配资利率,银行仓库都没有怎么玩?
银行柜员月薪跌破5000元,高管年薪却缩水82.4%!这场降薪风暴背后,供应链公司正用“代采”业务掏空银行饭碗。
2025年6月,长沙银行高管薪酬总额从1411万暴跌至248万,降幅高达82.4%。
与此同时,某农商行柜员李明收到通知:完不成公司贷款指标,下月起工资扣30%。
他翻着客户名单苦笑:“供应链公司早就用6%利率抢走客户,我们连仓库都没有,拿什么跟人拼?”
一、降薪潮下的“生死指标”
江苏某农商行信贷部,墙上贴着“贷款KPI排行榜”,倒数三名用红笔圈出“降薪警告”。
客户经理王姐刚被扣了2000元绩效:“上个月跑了8家企业,全被供应链公司截胡,人家当天放款,我们审批要两周。”
行长在晨会上拍桌:“总行下了死命令——三季度公司贷款必须增长15%,否则全员降薪调岗!”
重庆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老员工张勇,月薪从2万暴跌到3000元。
他举着工资条说:“领导让我们学供应链公司搞‘灵活放贷’,可系统流程锁死,连修改一个审批字段都要总行批。”
更荒诞的是,某分行要求员工“自费租仓库”应对检查,结果租来的仓库堆满快递箱充数。
降薪压力甚至蔓延到管理层。
光大银行副行长年薪从300万缩水到150万,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薪酬下降14%。
一位分行行长私下吐槽:“总行既要我们压降不良贷款,又逼着放贷冲量,这不是逼着造假吗?”
二、供应链公司的“降维打击”
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,供应链公司的“代采”广告铺天盖地。
“当天放款、随借随还、货物我保管”的标语,直接贴在农商行网点玻璃上。
服装厂老板陈总算了笔账:“从银行贷100万,光抵押评估就要耗一个月,供应链公司上午签合同下午就打款,利息才8%。”
这些公司的杀手锏是“仓库+监管”闭环。
深圳某供应链企业在东莞租了5万平智能仓库,货架带GPS和湿度感应,每批布料入库自动生成区块链仓单。
风控总监演示系统:“一旦抵押布料价格波动超5%,自动触发补仓通知,比银行人工盯盘快10倍。”
更狠的是利率战。
国企背景的供应链公司能把年利率压到6%,靠的是“左手赊销、右手贴现”的套利游戏。
某公司财务透露:“我们从核心企业拿180天账期,把应收账款打包成理财产品,转头就用4%成本融资。”
三、银行的“致命缺陷”
站在广州某钢铁仓库门口,农商行信贷员小刘吃了闭门羹。
保安指着“非合作机构禁入”的牌子说:“供应链公司包了三年仓库,你们想看货?得找他们开证明。”
行长无奈承认:“我们连叉车都不会开,怎么监管抵押的钢材?去年有客户用泡水手机冒充新品骗贷,损失了800万。”
技术短板更让人抓狂。
某城商行尝试线上贷款,结果系统自动拒了90%申请——风控模型还是五年前针对制造业设计的。
科技部员工吐槽:“供应链公司都在用AI预测布料价格了,我们连电子合同章还要走三天用印流程。”
监管枷锁捆住手脚。
北京某银行因为给餐饮供应链放贷,被审计查出“货值评估不审慎”,整个团队扣发半年奖金。
客户经理哭诉:“供应链公司能把火锅底料计入抵押物,我们按规章只能认房产土地,客户早被抢光了!”
四、“变形记”下的荒诞现实
江西某农商行上演“全员微商”闹剧。
信贷员每天发朋友圈:“介绍企业贷款奖励200元,完不成任务扣500元。”
会计小张把舅舅的养猪场报了贷款:“批下来50万,转头就被供应链公司用更低利率置换,我还倒贴200元奖金。”
更魔幻的是“数据造假”产业链。
广东某中介明码标价:“帮银行冲贷款量,包装一个空壳公司收费2万,包财报、流水、税务记录。”
他们甚至提供“租赁生产线”服务——车间摆满租来的机器,应付完银行检查就拉走。
降薪压力催生离职潮。
某农商行员工晒出工资单:基础工资3800,绩效-1200,实发2600元。
他指着办公室说:“年初12人的团队股票配资利率,现在只剩5个,连保洁阿姨都跳槽去供应链公司当仓库管理员了。”
鸿岳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