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王政十年,即公元前237年南宁配资公司,秦国发生了一件关系重大的事件。
当时,一位来自韩国的水利专家郑国来到秦国,提议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。然而,这一提议很快被秦国识破,发现这是韩国用来消耗秦国国力、拖延自身灭亡的阴谋。此事一出,秦国内部立刻掀起了对外来人才的强烈质疑与反对浪潮。
秦国贵族们因被这些外来客卿分走了大量权力和利益,在秦国对东方六国的威胁日益加剧之时,坚决主张驱逐所有外国人。他们认为,这些外来者多多少少都在策划救自己国家于危难,这对秦国的利益极为不利。
在宗室大臣的推动下,秦国颁布了《逐客令》,命令所有在秦国政府任职的外籍人士必须立刻离境。
来自楚国的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。尽管心中充满不甘,他依旧鼓起勇气,写了一封《谏逐客书》给秦王嬴政,以事实和道理劝说他撤回这一命令。
李斯在书中举了多个例子:协助秦穆公称霸诸侯的百里奚是晋国人;击破东方六国合纵的张仪出自魏国;更不用说为秦孝公谋划变法立下汗马功劳的商鞅是卫国人。没有这些外来人才,秦国又怎能拥有对东方各国的压倒性优势?
展开剩余87%这篇《谏逐客书》的核心思想是明确的:若秦国只想安稳一隅,可以依靠本土人才;但若志在统一天下,必须广纳天下英才。
嬴政读后大彻大悟,随即收回了驱逐令。
十七年后,秦国成功消灭六国,实现了大一统。《谏逐客书》不仅成为后代君主招贤纳士的重要典范,还被收入中国文学经典《古文观止》,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然而,回顾这篇文章的背景,还隐藏着另一层深意——关于利益再分配的复杂问题。
当年秦国国力疲弱,被东方六国视作蛮夷。秦孝公即位后,面对连年败于魏国的尴尬局面,迫切希望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。
改革势必触及既得利益格局,而随秦穆公起家的旧贵族坚决不肯放弃自己的利益支持变法。
他们质问:凭什么要分给你?
面对朝堂上既得利益者的反对,秦孝公比唐文宗、光绪皇帝等后世君主更为成熟,他深知若贸然推行变法,首当其冲被干掉的极可能就是自己。
因此,他低调地在朝外寻找代理人和盟友。代理人干脏活,盟友越多,反对势力越弱。
秦国除了贵族,还有庞大的平民和奴隶群体。士农工商各阶层中,总能找到支持者,只要肯寻找,必然有人响应。
旧贵族利益链并非坚不可摧,秦孝公发现基层军人大多渴望通过立军功改变命运。
这是巨大利好:掌握基层军人支持,等于掌握军权,有了军权,变法推进底气十足。
正好卫国人商鞅提出了一整套变法强国的理论,完全能胜任代理人角色。
机会终于来临。
公元前356年,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,施行二十级军功制,成千上万普通百姓按照商鞅的规划逐渐成为新兴贵族,旧贵族势力被压缩到边缘。
商鞅还规定:凡是东方各国移民秦国开荒者,三代内免税免役,政府免费提供房屋。
这优惠政策震惊天下,简直像天上掉馅饼一样。
大量来自赵、魏、韩三国因税负重和无地可耕的移民涌入秦国,荒地和林地纷纷被开垦,秦国由此富强起来。
虽然移民不缴税、不服兵役,但他们种出的粮食必须卖给国家,间接支撑了军队。
而且,如果移民想出人头地、光宗耀祖,还是得参军打仗,遵守秦国的规则。
尽管商鞅最终遭到守旧派反扑而死,秦孝公的变法还是成功实现了利益再分配。
要吸引、留住并用好人才,就必须给予相应的利益,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秦国变法就是从旧有蛋糕所有者那里强制分出一部分蛋糕作为激励,新旧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,把蛋糕做得更大。
这与现代商业中的股权激励异曲同工:老股东股权被稀释,新股东带来技术与资源,使公司产品与业务获得市场优势。
讽刺的是,对手不联合反而互相攻击,争夺本已有限的市场。
李斯写《谏逐客书》的同年,一个魏国人向秦王政进言:“大王不妨拿三十万金买通东方各国权臣,从内部瓦解他们,六国不难消灭。”
秦王欣然同意,派出间谍携大量资金潜入六国活动,由此诞生了秦国消灭六国的功臣郭开。
这位策划“釜底抽薪”之计的魏国人名叫尉缭,他后来留下了兵书巨著《尉缭子》。
熟知敌人胜过自己人,正如李斯所言,秦国若不兼容并蓄东方人才,不可能有百年变法基础与统一天下的霸业。
客观说,秦国统一六国,是建立在大量移民带来智力和经济收益的基础上。
秦朝兼容天下人才的理念,在八百年后的唐朝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。
经历了南北朝两百多年民族大融合后,唐朝的“天下”观念已从中原扩展到整个亚洲大陆。
盛唐时期的胸襟气度远超前朝,也超过后世宋元明清。
初唐至盛唐的一百三十余年,南北华夷之分日渐模糊,邻国人才以在唐朝做官为荣。
比如,一位名叫晁衡的外国人,实为日本人阿倍仲麻吕,官至北海郡开国公、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,位列正二品。
唐朝气度宽广,曾为敌国效力的人才也被接纳。
武德九年,东突厥颉利可汗率二十万军队攻入唐朝,逼近长安。大将执失思力作为使节入城,吹嘘军力。
三年后,唐朝灭东突厥,俘获颉利可汗,执失思力投降,却未被追究,反被任为左领军将军,多次建功,封安国公,并娶唐高祖之女九江公主,成唐太宗妹夫。
见此,曾为唐敌的突厥人享受优厚待遇,吸引邻近民族纷纷归附,称臣纳贡,与唐朝建立良好关系。
其中,“昭武九姓”即由今日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伊朗北部、阿富汗一带迁入。
除了突厥和日本人,唐朝官员中还活跃着大量高句丽人、吐蕃人、波斯人、阿拉伯人,实现了政治地位上的平等。
唐玄宗时期,仅长安就有四千多名外国官员和留学生,外族人掌握全国一半兵权。
发动“安史之乱”的安禄山、史思明为胡人,而平定乱事、功绩卓著的李光弼也是胡人。
唐朝末年,外族人任宰相达23人,唐懿宗时更有四位胡人宰相,使得宰相崔慎猷惊叹:“近来中书省全是蕃人!”
唐朝的领先,不仅在于文化与军事,更在于开放的理念与包容的心态。
美国作为移民国家,其现代繁荣同样离不开多元文化的融合。
17世纪初的美国,相较于欧洲大陆有一大优势:信仰自由。
彼时欧洲信仰纷争激烈,英国新教与法国天主教水火不容南宁配资公司,法国内部胡格诺派与天主教
发布于:天津市鸿岳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